慶祝撤地設市10周年
——平安麗水·安居樂業(yè)好家園
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1138家,社員5.79萬人,帶動農戶40.3萬戶,占全市農戶的58.3%。
“穩(wěn)一產、強二產、興三產”,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不僅讓麗水農民在效益農業(yè)中增收,而且從二三產中嘗到了“甜頭”。適合山區(qū)實際的來料加工業(yè)為農村婦女就業(yè)提供了良好平臺,2009年,全市共有13.7萬名農村婦女從事來料加工業(yè),加工費收入7.4億元。到2009年,全市累計發(fā)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村(點)194個,6562人從事農家樂行業(yè),全年接待游客293萬人次,直接營業(yè)收入1.2億元。
腰包鼓不鼓是衡量農民富裕程度最直觀的“晴雨表”。據統(tǒng)計部門統(tǒng)計,2000年,麗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2590元,到2009年,麗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03元,增幅居全省首位。2009年,全市農業(yè)生產總值達到90.15億元,比2000年增長62.9%。
農民知識化:農民引領新風尚
農業(yè)要增效,關鍵在于提高農民學習應用科技的意識和能力。2004年,麗水啟動實施“百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”。2007年,在全省率先對農民素質培訓進行變革,采用學分制,培訓基地化,強化管理服務?!拔蚁雽W農家樂管理?!薄拔蚁雽W食用菌栽培?!薄絹碓蕉嗟柠愃r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,來到了農民培訓學校。在他們身上,“知識改變命運”的信仰在閃光,新型農民的形象讓人耳目一新。
集中培訓、專家輔導、基地實踐、導師幫扶、觀摩學習、經驗介紹、知識競賽、技能比武、赴外培訓……一系列具有麗水特色的農民培訓,真正實現了讓農民受益的目標。到2009年,全市累計投入培訓資金9823.78萬元,共培訓農村勞動力97.7萬人,培訓后轉移就業(yè)22.1萬人,就業(yè)率達77.5%。
現如今,“云和師傅”已經成為我省第一個在全國注冊商標的勞務品牌,177位“云和師傅”人均生產總值在50萬元以上?!八申柌鑾煛弊阚E遍布安徽、江西等全國7個綠茶主產區(qū)近30個縣市。
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,農村田園化,農民知識化。在新農村建設的鑼鼓聲中,視野中熟悉的土地悄然變了模樣,變得如此新鮮而充滿活力——城鄉(xiāng)變美了,山川變綠了,群眾變富了,和諧奮進成為秀山麗水最迷人的表情,科學發(fā)展成為處州大地最生動的音符。發(fā)達的農業(yè)、和諧的農村、新型的農民——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秀美畫卷在麗水大地上顯現。
麗水日報記者李霞通訊員樓碧田